中蜂在广东山区扶贫中的作用
来源:罗岳雄
日期:2021-01-23
前 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,广东省已成为经济强省,但全省经济发展不平衡,在很多山区,因受条件所限制,经济还相对落后,年人均收入不足2500元的贫困户还不少,近年来,省政府高度重视山区的扶贫工作,采用定单位到村,定人到户的全方位扶贫模式。 养蜂是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门路 养蜂业是一项不占耕地、不产生污染的家庭养殖业,具有投资少、见效快、效益高的特点。一般养一群蜂的投入在250元左右,在当年投资当年收益,有时一个收蜜季节就可收回投资,且一次投资长期得益,只要掌握科学的养蜂技术,养一群蜂的年收入可达200~300元,远超过养一头猪的收入,其经济效益较为显著。在山区养蜂100群以上的农户,都不是困难户。 广东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养蜂自然条件 广东省地处热带、亚热带,山区和丘陵超过总面积的一半;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,冬季温暖,全年雨量充沛,植物种类繁多,蜜源植物丰富,可供蜜蜂采集的植物超过170多种,一年四季,花开不断,为广东养蜂业提供了丰富的蜜源植物基础。可收获蜂蜜春季有荔枝、龙眼;夏季有山乌桕;冬季有野桂花、鸭脚木等都可,形成一年有三个主要流蜜期。因此,山区农户可以利用本地山区资源,发展养蜂,不需外出打工,也可获较好的经济收入。 中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 中华蜜蜂,简称中蜂,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,对山区自然条件十分适应。中蜂嗅觉灵敏,善于采集零星蜜源。山区野生的蜜源植物很丰富,但这些蜜源植物多数呈零星分布状态,中蜂比西方蜜蜂更加能利用这些蜜源植物,除可获得产品外,也可减少对蜂群饲料的投入,减少生产成本。山区存在着大量的胡蜂等捕食蜜蜂的天敌,中蜂由于飞行迅速,可以躲避胡蜂等天敌的捕食。中蜂抗寒耐热更适应亚洲气候。在气温9℃以上就能出勤飞行,在36℃仍能正常繁殖,这比西方蜜蜂的抗寒耐热性能强很多。 中蜂抗蜂螨、抗白垩病。螨害可以对西方蜜蜂造成巨大损失,中蜂的蜂群也有螨存在,但无需用药,对中蜂不构成危害。白垩病是近年来发生在西方蜜蜂的一种病害,可使蜜蜂大量死亡,但中蜂不感染此病。中蜂可以定地饲养,也可以转地饲养,这有利于山区农民,一边从事农作物种植,一边从事蜜蜂饲养,既可作为家庭主业,又可作为家庭副业。 中蜂也存在一些不利于生产的性状,如分蜂性强,不利于形成强大生产群;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、易受大蜡螟的危害等。 中蜂的生产性状和经济性能 中蜂的主要产品是蜂蜜,产品较为单一,且单群产量不及西方蜜蜂,这是一个缺点,但饲养中蜂的投入很少,主要投入是蜂箱或木桶、树筒等,通过少量蜂种购入,通过自繁,就可形成一定规模的蜂场。中蜂能利用山区零星蜜源,饲料消耗少,可减少人工补充饲喂,加上可定地饲养,不用需运输费。中蜂病害少,可不用药或少用药,因此生产费用低,有利于山区农户利用本地资源脱贫致富。只要管理得当,一群蜂年产蜂蜜30~50公斤是有可能的,加上中蜂生产的蜂蜜,味道香纯,药物残留少等因素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,售价远高于西方蜜蜂,因此,经济性能还是比较优越,很适于作为山区发展经济的养殖项目,近年来,在中国广东省山区推广中蜂饲养,养蜂户人均年收入,比当地农户平均水平增加50%以上。 中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中蜂本身存在的分蜂性强、群势弱,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和易受大蜡螟危害等问题。存在着随着山区经济开发造成生态环境受破坏,蜜源植物锐减的问题。当前中蜂采用的饲养技术都是套用西蜜蜂的技术,存在着活框饲养后有关饲养技术与其生物学特性不相适应的问题,以上问题,可从以下几方面解决. 1.加强对中蜂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:可从中蜂生物学入手,研究一套与中蜂相适应的饲养技术;研究中蜂囊状幼虫病和大蜡螟的有效防治措施;加强中蜂的选育种工作,选育出群势强、抗中蜂囊状幼虫病能力强的种群加以推广。 2.加强蜜源植物的保护和利用。发挥中蜂的授粉功能。 3.对利用传统旧法饲养的蜂群不要轻易过箱,宜采用可多次取蜜而不伤子的桶养原生态饲养方法。对已采用现代活框饲养而群势较弱的蜂群,宜采用双群同箱饲养。 4.加强对蜂农的技术培训工作。 结束语 广东省养蜂历史悠久,养蜂资源丰富,在山区,部分有饲养蜜蜂的习惯,利用山区丰富的蜜源植物资源,把养蜂作为山区农户一项脱贫的措施,对贫困农户给予一定的养蜂机具的扶持和技术培训,就能使农户通过养蜂增加收入,走上脱贫的道路。
|